关于掌握连接器的专业知识
连接器作为产品需要两类技术: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。其中制造技术不是连接器特有的,而是连接器制造所需要的所有制造技术中一部分。而连接器自身的专门知识与技术都会应用在连接器设计中,因此掌握连接器的专业知识是设计工程师必备技能。
关于掌握连接器技术的有效手段
我们常见到的新能源汽车连接器、轨道交通连接器、航空航天连接器等是从市场角度划分。从技术角度来说,连接器应分成两大类:传输大电流高电压的功率连接器和小电流低电压的信号连接器。这是根据连接器在设计上各自不同的关注点划分的。功率连接器的设计难点主要是解决生热问题,而信号连接器设计的主要难点在稳定性及信号完整性(高频高速)上。
从设计目标上,连接器又可分为功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。所谓功能设计如能够通过100A电流,能够通过40G的信号产生畸变。可靠性设计则是保证这一功能能够保持多长时间,其保持率是多少。对连接器而言,可靠性设计要难和复杂的多。主要是因为与工作载荷和环境的多种因素相关,以及具有随机性。
因此,对连接器从技术上进行合理划分是掌握连接器技术的有效手段。连接器技术的基本规律大可在短时间内梳理和掌握,但可靠性设计上需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和提升。
关于连接器可靠性设计的问题
1、在连接器产品中,质量与可靠性是一样的吗?
在连接器领域,可靠性与质量是有差别的。可靠性是一个设计指标,而质量是衡量产品的制造程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。
2、连接器可靠性问题主要是什么?
连接器可靠性问题主要是: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评估。两者都有很大的难度,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前者的基础。
3、国内连接器可靠性研究的情况如何?
目前国内可靠性研究主要存在模拟实验和深入分析不够等问题。并且可靠性研究的成本较高,建议可把重点放在材料和工况、环境的关系上,以期成果能够在更多的连接器设计上得到应用以平衡投入产出比,而不宜就具体的某款连接器开展系统研究。
4、针对近期品牌手机烧蚀的现象,从可靠性角度如何进行故障分析?
分析的思路应是,首先制作出影响因素的树状图,列出所有影响的可能因素,接着找出相互关系,按轻重次序排列,然后根据关系图找出机理,Z后确定以后检测评估的方法和方案。
具体分析是:对于USB烧蚀现象,16个影响因素中出现概率Z 高的5个影响因素依次是:温度、污染、插拔磨损、高温、电压。通过相关影响因素实验室模拟实验分析,得到在温湿度下USB烧蚀失效的因素排序依次是:污染、电压、插拔次数。这论证了烧蚀产生的可能性,也给出了产生的条件。
值得注意的是,污染分析是以某腐蚀机理为对象,但不能确定它的烧蚀就一定是这个机理,也不能说故障是只由这个机理产生的。
5、如何测量连接器的可靠性设计是否合理规范?
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:连接器产品表现出来的指标合格,但产品设计不一定达标。众所周知,国际通用准则是合理的触点压降应在10mV左右,Z 大不应超过20mV。这准则本质上是在控制温升,而控制温升的目的是保证电流流过触点时α斑点不产生熔融,从而保证触点的工作寿命。
之前,我在为客户做产品改进中发现一款连接器的指标远远超标。根据准则要求合理的温度大概在53℃,触点温升比导体温升高2-3℃为合理范围。但这款连接器温升达到10℃,显然并没有按照规格去设置。由于触点上的温度很难去测,所以我们用触点压降来衡量,基于温度是由交融热产生的,交融热是与电流电阻相关的。这样就找到了间接的测量方法。
许教授的话
相信相当多的企业在连接器触点方面没有上述的设置。在测下来整个温度达标了就OK了。但是这个触点能否保持长期工作是不清楚的,这问题当时是不会显现的。目前国外多年的研究与经验给出了结论和做法,我们只要去理解掌握就可以提升目前产品可靠性水平。